11月6日齋明寺得到
由「建築師雜誌社」主辦的「2012台灣建築獎」。
在台灣櫻花季接近尾聲的三月中旬,
我跟著大夥來到嚮往已久的齋明寺,新建的寮房前的櫻花大道上,
成排栽種的櫻花嫣燃盛開,
氣勢果然不小。
第一次看到齋明寺的介紹是在朋友的格子,
她美少女式浪漫筆調把齋明寺描述得像是脫塵少女人間幽境,
讓人懷抱著一定要去一趟的期待。
從齋明寺回來,
拍攝的照片一直在我的電腦裡準備上傳的資料夾等候著,
我不知道自己在等甚麼。
期間還從2008年日本建築旅遊時拍的照片中
挑出幾張安藤忠雄的建築,
猜測是想要一併呈現說些甚麼吧。
齋明寺的建築分新與舊建築群,
那天導覽人員帶著我們參觀三級古蹟的舊建築三合院和後山。
至於法鼓山擴建的清水模建築禪堂,顯然當天剛好在辦學佛營,
可是「閒人勿近」喔!
一排長長的清水模寮房「房門數位鎖」,
讓我們見識到新科技的冷漠已經來到這裡。
一車車的用餐香客觀光客依照預約時間
一批批排隊等候用餐-
齋堂內的肅靜
(趕緊扒完飯快快離開的緊張讓人吃到會胃痛)
和外面排隊的騷亂成了很大的對比。
法鼓山體系的道場包括金山的總院,
這幾年的新建築都以簡約低調奢華的風格取代中國式廟宇建築,
聖嚴老和尚的眼光和勇於突破讓人欽佩。
但是這棟禪堂清水模建築很像「日本的寺廟」,
感覺滿「霸氣」(雖然算是大唐風格)!
同樣是清水模+寺院建築,
我倒比較喜歡大里「菩薩寺」的「氛圍」,
感覺比較抓得住安藤忠雄藉著清水模所要傳達的意境。
(詳見旅遊X檔案2011.11回家的哲學-大里菩薩寺)
參考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 Water Temple ( 1991年)大阪狹山池博物館 (Sayamaike Historical Museum)。
後山,前人用心栽種的老株山茶花幾已落盡,
如果早個十天半月就可以欣賞到整排盛開的山茶花了!
大漢溪橋隱隱約約,
這是一片林木蓊鬱蒼翠欲滴的後花園,
走著走著,煩躁的心被收服了沉靜了,
發現這裡的寧靜才是真正的修行道場啊!
仔細想想,
能將這一大片遼闊的土地和廟宇捐獻給法鼓山的齋明寺第六代住持真是了不起!
難捨能捨才是齋明寺最令人讚歎的寶藏呢!
01
這是入口呢
02
寺院本體建在蓮花池下面喔
03
01--03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
Water Temple ( 1991年)
04
與周遭環境融合在一起的博物館入口
05
06
07
04--07大阪狹山池博物館 (Sayamaike Historical Museum)。
由「建築師雜誌社」主辦的「2012台灣建築獎」得獎名單出爐,孫德鴻建築師事務所執行的「大溪齋明寺增建計畫」脫穎而出,獲得首獎殊榮。這項計畫中,以清水混凝土和花崗石為主要建造的禪堂、寮舍及齋堂等新建築,與具百年歷史的老建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氣氛簡潔低調,評審團召集人黃承令以「如新詩般、一招到位」為評,作為這項增建案獲取青睞的理由。
齋明寺位於桃園縣大溪鎮齋明街,原名齋明堂,約成立於道光年間,日治時期曾加入日本曹洞宗系統並改名為齋明寺,名稱便從戰後沿用至今。現存主要建築是一幢興建於1911年間的小巧三合院,裝飾平素,酷似民居,因擁有百年歷史而被列為3級古蹟。鐵皮屋週邊還有萃靈塔與敬字亭等附屬建築,過去曾因可以眺望大溪街鎮,而被列為大溪8景之一,吸引騷人墨客未曾間斷。新竹鐵皮屋
齋明寺沿革
鐵皮屋
齋明寺創立於清朝道光年間(西元一八四0年代),開山第一代住持性悅法師出家受戒於南海普陀山法雨寺,返台後結草庵於此, 靜修渡眾,供奉由南海請回之觀世音菩薩,寺名「福份宮」,法統始繼南海。清同治十二年,第二代住持黃士琴時,邑紳發起獻地, 改建為瓦筸堂宇,更名「齋明堂」,當齋教龍華派盛行,因應機緣,法脈轉承龍華。
民前一年,第三代住持胡阿九居士任內,士紳江 健臣、黃近水、江連枝等人諸氏發起募建廣大殿宇及東西兩廂,民國元年竣工。第四代住持江連枝居士任內, 禮鼓山泉湧寺聖恩法師為師,法號雪蓮,法脈再轉承鼓山曹洞宗,舉辦在家受戒會多次,渡眾最力。 第五代住持江澄坤居士增建第二道東西兩廂及民國十八年在寺後興建萃靈塔,民國二十六年日治政府推行皇民化 ,應信徒要求,乃與日本曹洞宗連繫,易名「齋明寺」。
第六代住持江張仁居士全面整修寺宇、建造本寺入口齋明橋、 擴展參道,並於民國六十七年改修增建萃靈塔。期使本寺革新再造、永續發展, 毅然於民國八十八年力邀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接任第七代住持。回歸正信禪寺, 以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理念,推展文化、教育弘法及修行等法務。本寺草木扶疏, 寺容幽雅,鄰大漢溪畔,遠眺近望,迭成美景,往昔崁津歸帆與靈塔斜陽,並列大溪八景之一。